早上7点,天津的街头已经排起了长队。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门脸,里面卖的是包罗万象的天津早点。煎饼果子、锅巴菜、老豆腐、炸糕、卷圈、面茶、包子、大饼夹一切......
在九河下稍的天津,老一辈的码头工人早上需要高热量且易携带的吃食来迎接一天的体力劳动。传承至今,让每个天津人养成了一睁眼就寻思着“早上吃点嘛呢?”的优良传统。
早上7点钟的西北角
(相关资料图)
01
在天津,千万别提煎饼果子加根肠儿
说到天津早点,首先想到的就是煎饼果子。天津人对煎饼果子有自己的信仰。面糊必须是绿豆面的,旁边能看见小石磨现磨的最好。摊好面饼,打个鸡蛋,放上馃子或者馃篦儿,抹上面酱,撒点葱花,一套煎饼果子就做好了。软糯劲道的面饼带着豆香,刚出锅的馃子酥酥脆脆,再加上天津甜面酱和葱花提味儿增香,一口咬下去,是老天津卫几百年传承下来完美搭配。
煎饼摊
煎饼摊旁边现磨绿豆面的小石磨
除此之外,任何其他的生菜,火腿,辣条等等配料的加入在天津统称“邪教”,都会让天津人嗤之以鼻“介似嘛玩意儿?搁这炒菜呢?”。
如果想显得更地道一点,可以自己带俩鸡蛋,把鸡蛋摆在锅旁边的托儿上,就算你排上队了,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去别的店里买点老豆腐嘎巴菜什么的,买完正好回来拿煎饼,保证都能吃上热乎的。
加馃篦儿的煎饼果子
02
在天津,油锅里有各式各样的“馃子”
棒槌馃子、馃篦儿、馃头儿、糖馃子、鸡蛋馃子等等,在天津统称“馃子”。馃子,也就是油条,但具体做哪种馃子,就要看大家的需求以及各家老板的心情和技术了。棒槌馃子,最为常见,两根油条贴在一起,形如棒槌,因此得名。
棒槌馃子
馃篦儿(bier),类似于薄脆,薄如纸片,又香又脆,喜欢酥脆口感的朋友一定要尝试一下。馃头儿,类似于长方形厚实一点的油饼。糖馃子就是在馃头儿的基础上再加一层红糖面皮。鸡蛋馃子是在馃头儿里打一个鸡蛋。无论你喜欢薄的还是厚的,长的还是方的,带糖的还是带馅儿的,在天津早点摊儿总能找到一款你最爱的。
想要哪种馃子可以直接跟馃子摊的姐介说,姐介给你炸。请注意在天津不管年龄多大,都会管女性喊姐介。融入天津的第一步,从喊一声姐介开始吧。
大馃子饼
03
在天津,家门口的二姑包子也有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儿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从小到大去狗不理的次数屈指可数。倒不是因为狗不理不好吃,是因为家门口随便一家包子铺都薄皮大馅一口爆汁。
当年明成祖朱棣迁民北上,使得天津的饮食也融合了大量南方特色。天津的水馅包子就是由灌汤包演变而来。与灌汤包不同的是,面皮为半发面,软中带硬,既能最大限度吸满汤汁,还能保证汤汁不漏不撒。一口下去,汤汁丰富,面皮暄软,肉馅劲道,然后你就能理解为嘛郭冬临要打着快板在春晚舞台上夸一夸天津的包子了。
04
在天津,给我一张大饼,我能夹进“全世界”
如果说煎饼果子表现了天津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那大饼夹一切就充分体现了天津人的包容与创新。在煎饼果子里禁止夹上的一切,都可以随意往大饼里炫。不管是藕夹、茄夹、土豆丝、卤蛋、酱肉、鸡排、各种炸串,还是炒鸡蛋、炸河虾、素丸子,只要你想,天津的大饼给你提供一切可能。
外焦里软的大饼,不仅包罗万象,还给一切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拿着吃馃子炸糕手太油了怎么办?没关系,夹大饼里吃!干吃炸小河虾太扎嘴了怎么办?没关系,夹大饼里吃!单独吃炖肉酱肉太咸了怎么办?没关系,夹大饼里吃!不知道吃啥了怎么办?没关系,想想往大饼里夹点嘛吃!
大饼夹一切的摊位,想吃什么都能夹进去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大饼夹一切里的半边天--卷圈。豆芽菜、香菜、香干、红粉皮等等拌上腐乳汁等佐料之后,包在豆皮里,用热油炸熟,夹在饼里。大饼柔韧,豆皮脆香,再加上口感超级丰富的内馅。如果让我今天只能选择吃一种早点,那我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大饼卷圈。(但是还是希望这辈子不要做出这种选择。)
豆皮卷圈
05
在天津,早点还得就着老豆腐、嘎巴菜和浆子吃
最正宗的天津早点铺,里面一般有四口大锅,一锅荤卤,一锅素卤,一锅浆子,一锅嫩豆腐。
先在碗里盛上半碗白嫩的豆腐,浇上几大勺荤卤,最后淋上麻酱辣油,一碗老豆腐就做好了。正宗的老豆腐,豆腐要做到既嫩又不能散。同时卤也很重要,用鸡汤排骨汤吊的卤,配上木耳黄花菜提味儿,勾的芡不稀也不沱,这才是回头客的关键。
老豆腐
和老豆腐不同,天津特色的嘎巴菜,则用的是素卤。锅巴切成柳叶型,浇上素卤,再加上麻酱腐乳香菜辣油。快速翻拌,让每一块锅巴都满满沾上卤汁,锅巴既软但也嚼劲十足。最后,点碗浆子溜溜缝儿,清清口,这一顿早点也算是正式吃完了。
嘎巴菜
位于九河要冲的天津卫,九方杂居,南方北方特色的饮食最终在天津融合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早点文化。天津人爱吃也讲究吃,虽然生活简单,但是对吃从来不含糊。有时间的话,来天津吃个早点吧,卫嘴子们这么多年精选的早点搭配,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路边包子铺门口摘菜的姐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