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医师们救我一命,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我可能都……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剑河县南明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来了一位身着蓝色衣服的特殊老年病人。老人一走进急诊科医生办公室,就激动地握住医生的手,连声感谢。
老人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哽咽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上次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抢救的胸痛患者周某新老人。
6月30日20时10分左右,周某新老人在家突感胸闷、胸痛,由家属送至南明镇中心卫生院时,已经是21时24分。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21时29分通过查体、心电图、心肌酶等一系列检查,县域医疗次中心两级医生一致诊断为STEMI,立即决定了解决治疗方案。
(资料图)
“快!马上给予胸痛‘一包药’,通知救护车准备转运到上级医院救治,同时予抗凝药肝素4000IU”。已经在南明镇中心卫生院驻点帮扶半年时间的剑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陈传文医师说道。
医生护士的迅速反应,为患者接下来的长途转运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患者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转运至剑河县人民医院时患者已病情平稳,胸口疼痛感已得到明显缓解。经过县级医生检查,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看到该患者冠状动脉有2处狭窄。
“正是这两处狭窄堵塞,差点要了病人的命。还好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在转运过程中梗阻血管已得到及时疏通,不然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病人能不能坚持到送达县里都还不好说呢”。剑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奇霖语重心长地说。
通过剑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周某新如今已经康复,一回到南明就着急来急诊科对几位当时参与抢救的医生和护士表示感谢。急诊科当班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后情况以及有无心肌损伤、心肌缺血等心梗并发症后免费为周爷爷做了一次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窦性心律,恢复情况比大家预想的要好得多。
病痛来临时周某新老人是不幸的,不仅折磨了他的身体和精神,也加重了他的家庭负担,但他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的发病时机是在2023年的南明镇上。也是在这个时期,南明镇中心卫生院有了几个优势:一是有幸加入贵州省第二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名单,成立了很多新建科室,目前已经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康复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等35个科室。急诊医疗科更是着重打造,医护人员们接到急诊电话3分钟内就能出诊,半小时内就能接到患者。刚建立的胸痛单元,能够对胸痛患者第一时间识别并处理,为他们的后续治疗争时间、提保障、打基础。二是引进许多先进医疗设备,包括CT机、全自动凝血功能监测仪、肌钙蛋白监测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肺功能监测仪等。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新技术。通过与剑河县人民医院成立紧密型县域县域医疗次中心,得到县人民医院常驻专家3名,多点执医医生21名,柔性帮扶专家若干;南明镇中心卫生院先后派出16名业务骨干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近年来,依托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资源,剑河县人民医院的医师下沉到南明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坐诊、查房带教、手术,定期开展讲座、培训,做好传、帮、带,有效提升南明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能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运行机制,实实在在为患者生命安全做好健康保障,为人民群众贡献福祉。
来 源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 辑 | 龙昭汀
签 发 | 曾韬 龙艳
审 核 | 许芳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主 管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